
在我国近现代史上,张大千(1899-1983)和齐白石、黄宾虹、徐悲鸿、林风眠相同,都是绕不开的大师,这些艺术大师性格、才思和命运各不相同,可是一起构成了一部绮丽绚烂的艺术史。本年是张大千诞辰120周年,研读列传《借古开今:张大千的艺术之旅》,无疑可以深入领会一代绘画大师的美学之魅。
这本列传特别值得引荐之处是,作者冯幼衡教授于1976-1983年期间,担任张大千的英文秘书,多年和张大千零距离触摸,对他的日子阅历、绘画风格及艺术建议可谓了然于胸。冯幼衡曾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,而且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取得博士学位,现在担任台湾艺术大学书画系教授。冯幼衡的文笔细腻简练,对张大千的品格特征点评适可而止,对其艺术风格及成果的谈论客观理性。
张大千-材料
列传分为三个部分:张大千的兴起与年代、张大千的青山绿水、张大千的人物画。毋庸置疑,张大千是我国绘画史上公认的“万能大师”,而尤以山水画为人津津有味。概而言之,张大千的山水画创造也分为三个时期。
第一个时期是描摹学习期。他描摹水平极高,特别是描摹石涛和八大山人的著作,很多大收藏家、鉴赏家都难以辨认真伪。38岁前后,张大千在把握唐宋绘画名家的翰墨之外,又以“搜尽奇峰打草稿”的石涛精力,先后游历了黄山、华山和峨眉山,以造化为师,逐步形成了妥当、灵秀、陡峭、爽直的山水画风格,运笔劲健、灵秀,有现代艺术的气候。
第二个时期是山水画风格成熟期。从1940年赴敦煌到1957年,张大千深受敦煌岩画的影响,除在皴法、设色上依然有石涛的影子外,他在创造方法上逐步呈现较多的自家面貌,用笔圆润、简练,设色明快、清丽,变厚密繁荣之风为灵动疏朗之格。而且一改明清文人画之弊,创造了很多写生著作,别有天然情味。
第三个时期是山水画创造巅峰期。1957年的张大千因为患上眼疾,画风趋向适意。此刻的他,侧重探究山水画的立异问题,创始了泼墨、泼彩的新画风,在集传统之大成之后,走向绘画立异巅峰阶段。纵观这个阶段张大千的山水画,其构图新颖,大气磅礴,形形色色。在墨色的运用上,他以设色居多,往往多是写意重彩,大红大绿,泥金铺底,绚烂夺目,与一般文人画崇尚浓艳之风各奔前程。
张大千的山水画创造成果是我国山水画的顶峰,而他的系列我国人物画,也极具有创造性。他的人物画多以传统人物画法为根底,一起吸收现代美学思维,造型精确、形象生动。早年,他乐于画古代仕女,其人物造型削肩消瘦,瘦骨嶙峋,有病态之美。可是中年后他画的仕女图,很多吸取了唐人的造型、赋色的长处,总体上圆润秀美、身形丰腴,设色浓丽,笔法谨慎,线条流通,给人健康的美感。
列传书名中的“借古开今”,恰当地表达了张大千的艺术见地。我国绘画考究传承古人,著作中要有古意,描摹是必经通道。可是画家是有思维的人,在技法上抵达必定层次之后,必定开拓立异。张大千在传承古人绘画传统的一起,吸纳的艺术表现方式,使其悄然无声地融入我国绘画言语之中。当时我国绘画界,一些年青的画家也热衷于立异,可是其传统的翰墨功夫令人担忧。张大千从前说过:“作画要怎样才得通晓?先要着手描摹,观审名作。不管古今,眼现手临。”绘画和其他专业相同,根底越扎实,后期的创造就越有底气。这个简略的道理悟得越深,艺术之路就能走得更远。